財訊-富台工程的一堂課

挺過中油搶標風暴 「小中鼎」 富台工程慘賠20億的一堂課
中油第12蒸餾工場案子慘賠20億元,財務結構終於調整完畢,富台工程去年起新簽約案已達52億元,超過前3年平均的1、20億,接下來要化被動為主動,除了舊有穩定客戶,還會朝政府政策方向主動找案子。」富台工程董事長鄔時祥說,如果不是過去富台體質良好,恐怕躲不過棄標或業務一落千丈的業界揣測。
這是一筆可怕的帳!富台工程在2013年因急著突破成長,竟跟進中鼎工程的接案規模,以70億元拿下中油12蒸餾工場標案,硬生生比中油底標價格少了10億元,不只把中鼎擠了下來,讓業界看傻了眼,甚至質疑富台的估價能力。
逐步還債 評估案件更謹慎
中油第12蒸餾工場的教訓,讓富台上了一課。第一次承攬大型工程,卻搞不定包商業務,小包商太多就會控管困難,免不了趕工增加工時費用,又因種種因素導致工程逾期而被中油罰錢,在在是沉重負擔。所幸在2015年獲得彰銀主導的48億元的超額聯貸,並終於在2018年完成第12蒸餾工場。「的確是富台為了搶標而造成的災難,」鄔時祥坦承,「無論是時機點、選案都是失敗的。」鄔時祥身兼董事長與總經理一職後,近年已接下更多設計案來彌平損失。
近5年來,富台靠著調整營運模式,逐漸把目光投注政府2025非核家園、綠能、循環經濟整體發展方向走,不再只依賴中油、中鋼、台塑發案,而是主動出擊研究更多備案投標,要為上市鋪路。鄔時祥說,10年前,富台股東們還捨不得上市,現在則轉向支持公司向外籌資,以利未來大型標案。
富台作為統包工程(EPC)公司,是從承攬小型設計、採購、建造的專案做起,多數案子規模落在1、20億元到50億元之間,同時開工承攬規模約150億元,比起資本額76億元的中鼎,業界視富台僅是一個「小中鼎」,但撐過這場風波,可說增強了實力;先後完成義竹太陽光電案場、李長榮化工小港廠、越南慶豐海防5號水泥廠系統等。
「我喜歡快點完成,又能快拿到錢的」,工程師出身的鄔時祥說,富台擁有統包能力,但強項更在設計能力與專案管理能力,近年需要補資金缺口,就靠最強的設計案。目前員工450人,工程師至少占了7成,過去兩年,平均工時是以前的1.2倍,但員工少有異動。
鄔時祥說,富台還想壯大,但日後評估案件規模不會再躁進,2015年施工的中油第12加氫脫硫工場,不僅獲工程金質獎施工類優等肯定,案子規模約落在40億元,工程預付款一來一回,強化開源節流又奏效,這幾年的資金結構已調整得差不多。
緊抓趨勢 從循環經濟求生
全台大型工程上下游包商都看準政府政策,包括石化廠製程中,循環經濟下把廢棄物轉為燃料,和水資源再生,都有廠商陸續投入。全台共24座焚化爐也陸續屆齡,需停爐整修,基於全球循環經濟趨勢,以及台灣環評難通過,未來將會就地轉型為第2代焚化爐。
中鼎在循環經濟上也積極投標,尤其在綠能發電領域,旗下的崑鼎就是管理焚化爐的專門公司,合約保證垃圾量的前提下,獲利向來穩定。
鄔時祥認為,同樣都是統包商,中鼎是富台值得學習的對象,但資金規模不足抗衡的情況下,切入面可以從小規模的焚化爐等切入,也能找到利基點;財務穩健與細水長流的考量下,從設計、操作到後期營運技術,若能靠這波政策工程潮帶入台灣工程技術轉型,這些循環經濟下的案子,更能持續獲利2、30年。
其他相關訊息
-
-
富台公告1911.2020
天下雜誌-讓地球降溫1度C 「本住」發起論壇倡議未來建築的永續性
2020年是反省的一年!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按下暫停鍵,你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、人與建築之間的關係,11月,本住與天下雜誌共同發起的「正能量建築 替未來爭口氣─2020未來建築永續論壇」,產、官、學界齊聚,共同探索零熱排、零碳排、零廢電等循環經濟技術,勾勒「正能量建築」的可能性,也為地球降溫攝氏1度C而努力。
論壇現場,除了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自與會,包括本住執行長黃一展、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陳芳毓、富台工程董事長鄔時祥、德築建築集團共同創辦人黃德倫都分享了對「未來建築」的願景;而在黃一展主持之下,瑞助營造董事長張正岳、建築學人地產發展總經理楊震宇、威立雅亞洲區業務發展總監戚志生、Plan b創辦人兼資深合夥人游適任、台北金融大樓大樓事業處營運長劉家豪共同參與了論壇討論。
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表示,近年來,桃園用心推動永續發展城市,今年更採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做自我評估報告,桃園身為工業聚落,環境是資產,而非負債,如何讓都市更有韌性?是城市治理、建築規劃的關鍵,本住提出的「S.H.O.U.L.D.」六個標準(按:內容請見下表),標準很高,相應的,桃園也提出低碳城市自治條例,放眼未來,公部門需要超前立法,像航空城或其他開發區,也許都可以適用,如何讓台灣建築產生新標準,從建築出發,到城市、國家政策,相信是論壇可以激盪的火花。 -